然汗出谵语有二义,有阳明本病多汗亡津而谵语者,有中风汗出早下而谵语者。起卧不安,是心移热于胃,与反复颠倒之虚烦不同。
日晡为阳明主时,太阴湿土郁而不伸,故剧。参看口苦咽干,知阳明中风从少阳转属者居多。
此阳气凝聚而成阴,必灸其背俞,使阴气流行而为阳。按∶蓄血便脓血,总是热入血室,入于肠胃,从肛门而下者,谓之便血脓血。
能食不大便者,是但纳不输,为太过。至七八日,虽暴烦,下利日十余行,必自止,以脾家实,腐秽当去故也。
若脉浮发热。甘草皮赤中黄,能土中泻火,为中宫舟楫,寒药得之缓其寒,用此为佐,沉降之性,亦得留连于脾胃之间矣。
此大热大寒,是时令之正气,因病非外来,故反欲之。此热不发于表而在胸中,是未伤寒前所蓄之热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