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湿宜表散,内湿宜淡渗。所谓审脉者,体认所见之脉何因,所主之病何证,以心印之而后得也。
夫肝藏血而心主之,动则血运于诸经,静则血归于肝脏。此求其病机之说,与夫求于本其理一也。
其余大小便诸症,可就本门寻法则;伤寒传变似风雷,不象杂症易通寒。左关为人迎,可以知风寒暑湿热燥所从入之门。
如太阴土气司岁,则收取、术、参,苓、山药、黄精之土类。前方乃通经络,清热毒,心肾血分之药,使在内之余毒,仍走于经络而出于皮肤,复饮以酒浆,使在外皮肤之毒,复与络脉相通,此血气出入之妙用也。
足脉少阳胆之经,始从两目锐生,抵头循角下耳后,脑空风池次第行,手少阳前至肩上,交少阳右上缺盆;支者耳后贯耳内,出走耳前锐循;一支锐大迎下,合手少阳抵项根,下加颊车缺盆合,入胸贯膈络肝经,属胆仍从胁里过,下入气街毛际萦,横入髀厌环跳内,直者缺盆下腋膺,过季胁下髀厌内,出膝外廉是阳陵,外辅绝骨踝前过,足跗小趾次趾分;一支别从大趾去,三毛之际接肝经。 )甚则从攻,(以寒药治热佐以热药,以热药治寒佐以寒药。
玉师曰∶可类推于谷芽、黍薯蓣,古名也,避唐宋帝讳,改名山药。并书此为同志勉。